中国司法便民平台(全称: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司法便民平台),是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落实中央有关“抓前端、治未病”要求,发挥数智技术赋能基层治理需要,牵头组织多方力量,联合中数共治公司共同打造的一体化综合数智司法服务平台。该平台融合法律服务、社会治理、风险查询、类案检索等多种应用,可面向公众、企业提供各类司法便民服务,为党委、政府进行社会治理和基层矛盾纠纷化解提供助力和决策参考服务。
平台介绍
中国司法便民平台是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联合中数共治共同打造的一体化的数智司法服务平台,融合法律服务、社会治理、风险查询、类案检索等各类多种应用。平台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为公众、企业提供高效法律服务,为基层治理提供精准数据,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参考,助力政府提升治理效能,自平台投入使用以来,已在多个省市推广应用,逐步成为法治建设和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
中国司法便民平台主要面向群众、企业、法律行业工作者和政府,致力于提供精准、高效、易于访问的法律服务和社会治理解决方案。通过7×24小时在线服务和多源数据分析,平台助力公众在“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场景中获得及时支持。
成长历程
2012年12月:启动探索“互联网法律服务”新模式,开创互联网与法律服务融合的先河,迈出了数字化法律服务的重要一步。
2015年5月:提交首份《互联网法律研究报告》至国家网信办并获得批示,开启法治智库探索之路,为行业标准建设和行业发展方向提供理论支持。
2016年12月:参与推动公共法律服务信息化建设,并与江苏省司法厅达成战略合作,进一步推动法律服务领域的数字化转型。
2017年5月:发布首台“互联网·无人律所”,并投入应用,推动公共法律服务场景化建设。
2018年9月:承办世界物联网博览会智慧法务发展峰会,建设行业发展品牌阵地。
2019年2月:推出首台“村居法务助手”,为村、社区基层提供实时法律支持,推动基层矛盾纠纷通过法治化方式有效化解。
2022年8月:联合中国法学交流基金会向全国21个红色城市捐赠“互联网无人律所”,积极开展公益活动,助力革命老区法治建设。
2022年10月:推出国内首个互联网律师在线服务标准,推动法律行业服务标准化建设,提升互联网法律服务的规范性与专业性。
2023年10月:推出首台“司法便民服务站”,将司法便民服务从办公楼搬到群众身边,进一步推动法律服务的普惠性和便捷性。
2024年1月:中国法研杯第一届数智·法治论坛上,正式发布中国司法便民平台1.0版,标志着中国司法便民数字化基础平台建设的正式启动。
2024年9月:中数共治公司成立,全力启动运营中国司法便民平台。
2024年11月:中国法研杯第二届数智·法治论坛上,中国司法便民平台2.0全新上线,全面整合线上线下应用场景和数据体系,运用大数据、大模型、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数助治理”理念的落地,提升社会治理的智能化和精准化水平。
主要服务板块
便民:平台致力于为人民群众提供便捷、高效、专业的法律服务,主要包括以下功能:7×24小时法律咨询、在线调解、普法学习、AI咨询、法律援助、仲裁申请、诉讼评估等
便企:平台利用司法等维度大数据,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精准的服务,帮助企业规避法律风险。主要服务功能包括:企业合规、企业风控、知识产权服务、法律研究与培训、金融法律服务、国际法务等
辅政:平台为党和基层政府提供矛盾纠纷化解“云端调处一站式服务”。具体服务功能包括:通过司法服务大数据形成数据分析指标、风险预测及决策支持等服务,助力社会治理和矛盾纠纷的前端感知、中端防范及末端治理,推动基层治理创新。
服务宗旨
中国司法便民平台的服务宗旨是“便民、助企、辅政”,通过技术赋能和数据支持,为人民群众提供便捷的法律服务,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帮助政府科学决策,推动社会治理的精准化与公共服务的高效化。
社会价值
中国司法便民平台平台致力于通过数智技术推动社会治理创新,提升法律服务普及性和精准度。通过平台的推广和应用,已经在江西九江、武汉光谷、湖南长沙县等地取得显著成果,群众纠纷咨询量持续上升,地方新收案件量明显下降。平台不仅成为基层法律工作者的重要助手,还助力地方政府化解矛盾,为社会治理提供创新路径。平台的应用帮助各地政府提升治理决策科学性,推动公共服务效率的提升,并为当前各类案件的治理提供了有效支撑。
平台使命
中国司法便民平台以守正、创新、法治、为民为使命,用创新的技术和完善的服务,助力法治中国建设,推动社会治理的现代化,为基层法治建设和社会和谐贡献力量。